蛻變中的台北市農會-農會的業務介紹 台北市農會供運銷事業的發展與努力
2021-05-18 《李諭善‧台北報導》

蛻變中的台北市農會-農會的業務介紹

台北市農會供運銷事業的發展與努力

《李諭善‧台北報導》台北市是全國農產品最大的消費地,服務消費者並協助解決農產品運銷問題,一直是台北市農會努力的目標。市農會的供運銷業務開創得很早,大約在民國77年便開始做全台的生鮮農產批發業務,然因時代的變遷,這中間業務型態經過多次調整,在民國102年,台北市農會將購物中心業務大力調整,101年年營業額原僅剩約三千萬元,經過調整改革到109年底,購物中心的年營業額已達八千多萬元。而103年我們接下台北花博農民市集,提供產地農會與農民一個良好的銷售場所,至今全年假日營業額達到約一億七千餘萬元,雖然我們知道供運銷業務道阻且長,但帶給市民更安全健康的農產品消費環境,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台北市農會的供運銷事業從民國77年起就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零售業現代化計畫,開辦了購物中心,其後開始全力發展農產運銷事業,當時的業務主要以生鮮蔬果處理及農產品配銷為主,各店生鮮處理及農產品配銷總營業額在民國84年達到一億零八百萬元的歷史高峰。不過與此同時,在都會區的農會超市業務,也開始面臨便利商店、量販店與連鎖超市雨後春筍般興起殘酷競爭,市農會不斷將業務轉型,找尋新的出路。

 

所以自民國86年起,本會開始與產地農會、合作社、產銷班等合作,鼓勵建立自有品牌,提供小規格包裝並經農藥檢測合格的蔬果,透過電話或傳真與消費者建立宅配直銷通路,果然吸引都會型消費者的青睞,奠定了新的發展方向。民國87年1月於信義路三段149號設立了「台北都會區農產品直銷中心」,還加設水果車道,透過對講機不用下車即可訂購結帳送上車的「水果得來速」,在當時算是農產品銷售的一項創舉,成功的經營這個產地直銷的都會直銷據點。後續並在同一地點,開始經營新型態的鳥語花香沙拉吧,供應生機飲食、自助火鍋、下午茶等服務,宣導市民養成健康飲食的習慣,以求均衡營養,增進身體健康。同年3月,我們也配合農委會,輔導本會成立全國第一家「甘翠生鮮便利店」,首創將農產品營養標示由專家以黃、綠、藍三種顏色燈號明確標示,提供國人營養健康的參考選擇,廣受好評。

 

民國88年8月再獲得農委會大力支持,採購生鮮農產品宅配車輛,擴大了「台北都會區農產品直銷中心」的服務內容,透過媒體新聞報導,啟動了台北都會區的農產品宅配體系。當時以傳統的電話及傳真行銷服務,接受顧客訂購產品並宅配到府,更透過菜爸菜媽社區訂購服務員,以低廉的訂價策略,推廣有機蔬菜組合套餐宅配服務,四週為一期,每週送貨,最多時期有380戶訂購。不但引領日後有機飲食的風潮,更讓生產者與消費者重視生鮮農產品的健康與安全。這樣的宅配到府模式,算是目前台北市農會電子商務系統的前身。

 

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台北市農會從民國90年開始籌劃發展生機宅配電子商務-「特發網」,增加農產品B2C電子商務網路行銷,以滿足新世代消費大眾的需求。只要是優質的農產品,透過「特發網」即能快速獲得顧客迴響踴躍訂購。例如在93年促銷中秋節文旦柚禮盒,銷售總量創歷史新高達1萬3千多箱;94年亦賣出1萬2千餘箱。

為擴大服務成效,多年來購物中心努力從各個角度找尋契機,除了在台北市農會建國假日花市的農業櫥窗,辦理農產品展售;100年時於花博公園圓山園區設立「台北市農特產品展售中心台北好禮名品館」;101年4月6日起於陽明農作物堆集場經營「台灣農產精品館」。台北市農會的購物中心從102年8月開始調整營運方向,全力經營門市經營、宅配銷售、展售業務及其他農產品配銷物流,民國103年1月再於本會收費停車場(復興南路一段340巷)路旁增設「台北市農會蔬果舖子」門市,以銷售生鮮農產品為主,營運績效良好,深受附近住戶及上班族喜愛。民國104年初開始自行建置第二代電子商務「台北市農會網路商城」 (http://eshop.tfa.org.tw),並於民國104年5月20日開始營運。實體店舖則以商圈特性,設計不同的經營型態及產品內容,各自發揮特色經營。其中位於文山區萬隆的「農特產品展售中心」就是以農特產品為核心。在多方面的努力與挑戰後,購物中心的業績及收益中看到大幅度的成長,年營業額從101年的3000餘萬進步到去年底達8000餘萬。

 

此外,台北市農會從103年步入花博農民市集的經營展售,提供每週假日約120位農民進駐,展售來自全台各地的優質農特產品,目前全年業績可達一億七千餘萬元,今年並規劃於台北市農會網路商城籌設小農宅配專區,擴大提供來自全台各地展售農民的銷售管道。

台北市農會為台北市及全台的農民提供銷售通路,為市民提供安全健康的銷售服務,同時也配合政府政策辦理產銷調節及農產品促銷活動,這些年來我們努力的初衷與目標未曾改變。雖然面臨嚴峻的挑戰與轉變,在不斷努力調整經營方向後,我們有信心提昇國產農產品競爭力,使農民能得到合理的所得,讓消費者得到品質可靠的農產品,共創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