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守護神 木柵「尪公巡田園」
2024-06-01 《林舜婷》
農業守護神 木柵「尪公巡田園」

        台灣的漢人民俗信仰百花齊放,以泉州系、漳州系、客家系為信仰的大宗,不同的信仰衍生出不同祭典,祭典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如:出生、事業、婚姻、農耕等等。佇立於木柵百年的忠順廟是當地農民重要的精神信仰,其主要所供奉之神祇為農業守護神保儀大夫,是隨著福建泉州的先民傳入台灣,由於在福建安溪一帶,稱呼家族守護神為「尪公」,其意義等同於家中長輩,此習也同樣傳沿來台,信眾們也暱稱保儀大夫為「尪公」。

 

 

        保儀大夫的由來是源於唐朝的安史之亂,常言道亂世出英雄,天寶年間英勇死守睢陽的真源縣令張巡,即是受後人尊崇、祭拜的保儀大夫。彼時國勢到達巔峰,唐玄宗安逸於現狀、疏忽朝政,重用奸佞李林甫、安祿山、楊國忠等人,取得唐玄宗寵信,身兼平盧、范陽、河東節度使的安祿山,趁朝政腐敗不堪,以清君側的名義討伐楊國忠發動了戰爭,為其安史之亂的開端。唐玄宗任命出身西域的畢思琛防守安祿山的大軍,然而楊國忠的昏庸無能,使得安祿山大軍攻入洛陽,安祿山也在洛陽稱帝,立國號為燕。

 

 

        安祿山的皇帝夢還未成形,其子安慶緒弒父後自立為新燕帝,下令攻打江南睢陽城,睢陽不僅是富庶的江淮穀倉,更是唐朝運河上的一座主要城市,是敵軍前往其他城市的主要阻礙,萬一睢陽失守,長江以南的領地都會倍受威脅,因此當睢陽太守許遠向張巡請求援軍時,張巡立馬率領三千輕兵前往,而等著他的是燕帝麾下河南節度使尹子奇的十三萬大軍。

 

 

        燕軍的勝利是可預見的,意想不到的是張巡的智勇雙全,拖住了燕軍的速度與戰力,造成燕軍極其慘重的損失。唐軍每天都遭受強敵圍攻,糧草也近乎殆盡,張巡仍沉著應戰,他為鼓舞唐軍士氣,親自擂鼓並衝入敵方陣營殺敵,燕軍大將連士卒共三千多人死亡;用計射瞎尹子奇左眼,大挫對方士氣;還說降不少燕軍將領,為己方增加兵力,可說屢屢出奇制勝,使得燕兵極難攻下睢陽,最終雖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卻守住大唐江山的一大命脈,使得日後唐軍得以盡早收復睢陽。唐肅宗時敕封張、許二人並為其建廟,民間則敬奉英勇正義的二位為「雙忠尊王」。

 

 

        時至今日,台灣安溪裔的茶農聚集所在,多會建廟奉祀保儀大夫,如坪林、汐止、景美、木柵、南港等各地的「集應廟」、「集順廟」、「忠順廟」、「保儀廟」、「雙忠廟」等皆是,民間一般稱張巡是保儀大夫、許遠為保儀尊王,也有兩者稱號互易的說法。木柵貓空作為北部茶葉的主要產地之一,在春茶採收前,農民會先至木柵忠順廟,以轎輦迎請保儀大夫巡視茶園,庇佑茶園驅蟲避瘟,傳言出巡時多會下雨,打落茶葉上的害蟲,也因此有了一年一度「尪公巡茶園」的地方盛事。

 

 

        木柵貓空以鐵觀音茶聞名全台,其晶瑩剔透的琥珀色茶湯和乾果混合焙火韻味的香氣都叫品茗饕客深深著迷,在悠遠茶香的背後,是茶農們日以繼夜地守護茶園,辛苦揉捻茶葉地付出,許是茶農們的信念與堅持,他們組成了木柵青農聯誼會,如同數千年前一同並肩作戰的士兵,協心守護著一方茶園,多年的「尪公巡田園」儀式,想必也加深了尪公對木柵茶農們的祝福與陪伴,讓青農們傳承家鄉文化之際,飄散出世代茶香。